品牌画册设计案例解析:如何用纸张传递企业基因
在品牌视觉传达中,画册不仅是信息的载体,更是企业基因的“触觉名片”。纸张的选择与工艺的结合,能够从材质、质感、色彩等多个维度传递品牌的精神内核。本文通过三个不同行业的设计案例,解析如何通过纸张的物理属性与设计语言,将抽象的企业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体体验。
案例一:科技企业的未来感塑造
品牌背景: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研发的科技公司,核心诉求是传递“创新、精准、前沿”的品牌形象。
设计思路:
纸张选择:采用带有金属光泽的特种纸,表面冷色调的银灰色呼应科技感,哑光涂层避免过度反光带来的廉价感。
工艺细节:内页用UV局部上光技术突出产品参数,配合模切镂空设计,模拟数据流动的视觉效果。
触觉体验:纸张的硬度与厚度(350g铜版纸)传递稳定感,封面压凹工艺形成触觉层次,象征技术与人文的深度结合。
成果:画册成为客户洽谈时的“技术说明书”,纸张的冷峻质感与互动设计强化了品牌的专业性与未来属性。
案例二:环保品牌的自然温度
品牌背景:一家主打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家居品牌,需传递“天然、环保、温度感”的理念。
设计策略:
材质创新:使用****再生纸浆制作的糙面纸,保留纤维纹理,自带“未完成”的天然质感,降低工业加工的痕迹。
色彩表达:内页采用植物染料印刷,墨色偏暖且略带渗透感,与品牌主色调(大地色系)形成视觉统一。
减法设计:去除覆膜、烫金等复杂工艺,仅通过纸张本身的肌理传递环保理念,装订采用手工缝线,呼应“回归自然”的主题。
效果:用户反馈画册“像一件手工艺品”,纸张的粗糙触感与*简设计成功唤起了消费者对可持续生活的情感共鸣。
案例三:文化品牌的在地叙事
品牌背景:某非遗手工艺传承机构,需通过画册展现传统工艺的“时间沉淀”与“匠人精神”。
创意落地:
纸张隐喻:封面选用手工棉麻纸,纤维交错的触感模拟织物质地,暗示工艺与材料的原生关系;内页用仿古硫酸纸,呈现类似宣纸的半透效果,营造历史厚重感。
工艺叠加:烫金文字采用传统木刻版画风格,与机器雕刻的现代工艺结合;插页嵌入真实的手工刺绣样本,形成“可触摸的故事”。
动态体验:画册采用经折装设计,展开后形成长卷轴,呼应传统书画的观赏方式,强化文化仪式感。
价值:通过纸张的“非标准性”与工艺的在地性,画册本身成为非遗文化的微型展演空间,成功吸引年轻群体关注。